2021年07月19日来源:不详0
锐意创新,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挑战思政课堂“空洞乏味、枯燥无趣”的刻板印象,让自己的思政课堂“丰富生动”起来,成为了摆在姚瑶老师面前的难点。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多年教学模式的探索,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们慢慢对意识形态的教育更加重视,国家认同感不断增强。”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看到学生们一片“飘红”的朋友圈,看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真挚的祝福文字,姚瑶老师由衷感到欣慰。 潜心研究,比赛科研收获颇丰 2017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2019年获得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 2020年被评选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最美思政课教师”荣誉称号; 2021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为了保证比赛时的“随机不确定”得以完美发挥,备赛时姚瑶老师尽了十分努力做到“确定无漏洞”。“备赛过程中,我会将课程中每一章节都拿出来细细打磨,选取重要部分,做成课件,学校也会请到许多校外专家指导,整个过程时间很长,压力很大。” 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亲和力研究(已结题,项目号:AFSZ18023); 主持国家民办教育协会课题:边疆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已结题,项目号:2019ZMX-gzw038); 主持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迎评视野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获得感探析(已结题); 主持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质量工程课改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项目化设计课程改革(已结题); 主持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思政重点项目:“三全育人”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机制构建研究(在研); 指导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课题: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情况研究——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学生为例(已结题,项目号:2018XK09)。 在姚瑶老师看来,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想取得好的效果,那必须要在自己的领域深入研究,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特别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来讲,更要去研究、研读原著。在原著的基础之上,深入解读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讲话精神,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地传达给学生,真正服务于教学。” 协同育人,强化引领作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认识,能够实现不同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协同育人的能力,强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姚瑶,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在高校从事教学一线工作13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1、发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部级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2、参与国家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地厅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5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地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3、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4、曾获得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三等奖、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最美思政”教师等荣誉称号,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