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首页  |   招生咨询:0871-68314770

创新  创意  创造美好生活!

Create news ideas to create a better life

当前位置:艺术与传媒学院  >>  教与学  >>  浏览文章

承古开今,融汇匠心:郭巍教授专题讲座引领美院学子探寻艺术真谛

2025年10月21日    艺术与传媒学院    0

秋意渐浓,学术氛围正炽。为深化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专业学子对国画艺术的理解,拓展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2025年10月21日下午14:30,艺术与传媒学院邀请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二级教授郭巍教授,在K4-607教室为美术学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临摹·写生与创作》的深度学术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在此刻碰撞,艺术的火种在此刻传承。

image.png

大师引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美术学专业负责人杨东昌老师代表学院对郭巍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杨老师在介绍中指出,郭巍教授不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深耕美术教育数十年的教育家,其在工笔重彩与主题性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持续小时的讲座中,郭巍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中国画教学"与"中国画创作"两大核心板块,层层深入,娓娓道来,为在场师生构建了一套清晰而深刻的从艺之道认知体系。

筑基教学:从"格物"到"传神"的体系化修炼

在中国画教学板块,郭教授系统梳理了其教学理念与课程实践的精髓:

(一)工笔重彩花鸟课程:物态、形态、意态的递进升华

郭教授指出,工笔花鸟绝非简单的自然摹仿,而是一个从观察"物态",到把握"形态",最终升华为表达"意态"的创造性过程。他强调,"格物致知"是起点,要求学生对一花一鸟的结构、质感有精微观察;进而通过构图、线条、色彩经营,转化为画面"形态";最终目的是寄托画者的情感与思想,达到"意态"纷呈的境界。他通过展示学生习作的不同阶段,生动诠释了这三者如何环环相扣,引导学子步入工笔花鸟的堂奥。

(二)工笔重彩人物课程:动势、结构、组织表现的深度融合

转向人物画教学,郭教授提出了"动势、结构、组织表现"三位一体的训练方法。他解释道,"动势"关乎人物瞬间的神韵与生命力;"结构"是造型准确的基石,涉及解剖与体块关系;而"组织表现"则是将前两者和谐统一于画面,通过线条疏密、色彩韵律、空间布局等艺术语言,实现人物精神气质的表现。他特别分享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僵"与"板",捕捉鲜活人物气息的宝贵经验。

 (三采风写生课程:花鸟白描的"在场"感知

谈及采风写生,郭教授尤其强调了白描的重要性。他认为,面对自然的花鸟进行白描写生,是培养"手眼合一"能力的最佳途径,是摆脱概念化造型、获取生动艺术感受的"源头活水"。他展示了大量写生手稿,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如何在纷繁的自然物象中提炼线条、组织画面,体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在当代实践中的活力。

image.png

揭秘创作:从"心源"到"巨构"的艰辛与辉煌

讲座的第二部分,郭巍教授将师生们的视线引向了更为宏阔的中国画创作领域,通过其亲身参与的重大创作项目,揭示了艺术精品诞生的幕后历程。

(一)时代画卷的诞生:《和美云之南·绿色协奏曲》

郭教授重点展示了为云南省重要文化场所创作的大型壁画《和美云之南·绿色协奏曲》的完整绘制过程。从最初的构思草图、素材搜集,到色彩稿的反复推敲,再到正稿绘制中遇到的技法挑战与解决方案,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其间的思考、探索与坚持。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特意展示了孙景波先生与该创作相关的珍贵手稿,通过前辈艺术家的构思过程,向同学们揭示了主题性创作中如何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视觉形象,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人文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智慧。

(二)生活诗篇的凝练:《赶花街》的创作跋涉

随后,郭教授以其代表性主题创作《赶花街》为例,深入剖析了一幅作品从生活体验到艺术升华的全过程。他讲述了多次深入民族地区采风,感受花街节庆热烈氛围的经历,以及如何将那些鲜活的瞬间、流动的色彩、丰富的情感和记忆的片段,进行筛选、提炼、重组,最终凝结为富有节奏感和生命力的画面。他坦言途中遇到的困难重重——构图数次推翻,人物关系几经调整,色彩基调多次尝试,但他强调,正是这种"煎熬"与"跋涉",才是艺术家突破自我、接近艺术本真的必经之路。

(三)诗意空间的营造:工笔花鸟组画《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在讲座的高潮部分,郭教授特别展示了他的工笔花鸟组画《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完整创作过程。这组作品以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诗意的艺术世界。郭教授详细解说了他是如何将写生所得的素材进行艺术提炼,如何在传统工笔技法中融入现代构成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系列作品的形式,构建起一个既真实又超然的"美丽地方"。从单幅小品的精雕细琢到组画整体的气势连贯,这一创作实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由小见大"的艺术魅力。

image.png

启迪未来:在传承与创新中迈向艺术新境

讲座尾声,郭巍教授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亲切互动,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传统笔墨如何当代转化、写生中主观与客观的平衡、青年艺术家如何确立个人风格等问题,给予了耐心而富有洞见的解答。他鼓励美术专业学子要"沉下心来",深植传统,拥抱生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临摹-写生-创作"这一永恒的艺术循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理实交融,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入微的个案分析,为美术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与艺术大家面对面深度交流的机会。它不仅是一场关于中国画技法与理念的知识普及,更是一次关于艺术态度与创作精神的深刻洗礼。

相信艺传学子必将以此次讲座为新的起点,在未来的艺术学习与探索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承古开今,融汇匠心,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画卷!

image.png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